一、归档和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
应归尽归;与时俱进;从宽从长(涉及与公民权益和资产有关的文件);避免重复;要对不需要归档范围作出明确界定;界定企业文件采用标时制,标时不得短与《规定》;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法规一致
一、归档和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
应归尽归;与时俱进;从宽从长(涉及与公民权益和资产有关的文件);避免重复;要对不需要归档范围作出明确界定;界定企业文件采用标时制,标时不得短与《规定》;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法规一致
1、归档期限可以但是不仅限于规定的年限,可以高于。
2、业务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和完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避免一管十几年的状况。
3、请示分为两种保管期限,一是重要的无批复请示为30年,一般的无批复请示为10年。
任务3:10号令内容的要点评价
10号令中的“第一“:
第一部专门规范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行政规章
第一次在规章中,确立了企业档案保管期限的设置原则,界定处永久和定期保存的管理类档案的范围
第一次在企业档案管理规章中队保管期限的设置采用了标时法
第一次对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建立审查制
第一次在行政规章中明确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以及企业对所属单位编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责任
第一次在行政规章中规定企业总部要对境外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提出实施要求
与时俱进地突出了现代企业在实施战略管控中产生文件材料的特点
第一次扩展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关注范围
第一次没有按传统的分类方法设置保管期限表的条目
第一次在企业档案工作的行政规章中,对无纸质和无法输出纸质的电子文件的管理提出要求
任务8:课程讲义
任务7:常见问题
一、审查体现和落实三个字:
全:归档范围要覆盖全面;
精:细化程度要尽量的精;
准:保管期限要设置准确。
二、文件实施过程中的修订
1、企业资本结构或生产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时;
2、主营业务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
3、距上一次修订文件资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 期限表五年。
修改后需报审
任务6: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制定下
需重点关注的几率文件资料:
1、资本经验工作文件资料;
2、客户管理工作文件资料;
3、信息化工作文件资料;
4、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劳动合同、招聘、培训等文件资料;
5、人员处分方面的文件资料;
6、保密文件资料;
7、社会责任工作文件资料。
任务5: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制定中
1、销售管理制度、规定、办法、销售合同、协议函件要永久保管。
2、干部、职工的任免、升降、奖惩、考核、职称评聘的方面的文件材料要永久保管。
3、职工参加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文件材料要永久保管。
任务4: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制定上
一、保管期限的设定:
以标时制为原则,但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设置相应的保管期限,如定期保管30年的可40年、35年,定期保管1年的可设置为25年、20年、15年等。
二、机构内文件资料排列
1、本机构制订的业务工作的规章制度;
2、3本机构工作的中长期规划、计划、总结;
3、本机构组织召开的会议文件资料;
4、本机构业务工作形成的文件资料;
5、其他文件资料。
任务2:10号令具体内容剖析
一、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一) 反映本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企业各项活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本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权益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企业需要贯彻执行的有关机关和上级单位的文件材料,非隶属系单位发来的需要执行或查考的文件材料;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与本企业有关的文件材料;所属和控股企业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和其他对本企业各项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企业文件材料可不归档范围:
(一)有关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制发的普发性不需本企业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企业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二)本企业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未经会议讨论、未经领导审阅和签发的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来信、来电记录,企业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企业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企业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
(三)非隶属关系单位发来的不需贯彻执行和无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四)所属和控股企业报送的供参阅的一般的简报、情况反映,其他社会组织抄送不需本企业办理的文件材料;
(五)其他不需归档的文件材料。
三、档案保管期限有关规定:
1、企业在划分档案保管期限时可不限于永久、30年、10年三个档次,担应划为永久的不得定位50年,应划入30年的档案不得低于30年,应划分为35年或40年。
2、要避免一管十几年的状况,一般每五年修订一次。
3、当企业资本结构或主营业务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和完善文件资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解读
任务1:背景和意义
. 一、《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 定》介绍
.概况、形成过程
.背景与意义
.内容介绍
. 二、企业制定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的方法
. 三、有关问题解释
. 四、答疑
(二)文件起草
1.文件起草工作安排
设定目标
全面、准确、具体、精细、操作性强
全面:应归尽归
准确:不模糊
具体:尽可能量化,界限清楚
精细:内容表述越细越好
操作性强:尽量不要用“重要的”、“一般的”
好处:
加强鉴定工作
加强收集
10号令中的“第一”
第一部专门规范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行政规章
第一次在规章中,确立了企业档案保管期限的设置原则,界定处永久和定期保存的管理类档案的范围
第一次在企业档案管理规章中队保管期限的设置采用了标时法
第一次对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建立审查制
第一次在行政规章中明确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以及企业对所属单位编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责任
第一次在行政规章中规定企业总部要对境外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提出实施要求
与时俱进地突出了现代企业在实施战略管控中产生文件材料的特点
第一次扩展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关注范围
第一次没有按传统的分类方法设置保管期限表的条目
第一次在企业档案工作的行政规章中,对无纸质和无法输出纸质的电子文件的管理提出要求
一、《企业文件资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规定》介绍
1、概况、形成过程。
2、背景与意义。
3、内容介绍
1、
1、企业可不归档的文件材料是
答:所属和控股企业报送的供参阅的一般性简报、情况反映。
2、省级以下(不含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期限为
——的档案
答:永久和30年以上(含30年)。
3、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管移交。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规定》
二、形成过程
1、启动及第一次征求意见
编制工作开始于2010年,2011年形成了初稿,定位为《中央具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 期限规定》并下发至部分中央企业征求意见,共收到各单位反馈意见20多份
2、第二次征求意见
2012年国家档案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经过修改2012年5月形成第二征求意见稿,并于2012年6月1日,以“档办[2012]102号”文形式再一次下发非公开性的征求意见
3、全国公开征求意见
2012年10月8日开始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4、2012年12月局务会批准
三、背景与意义
背景
(1)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
决定档案材料的结构、价值;在国外,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档案工作的圣经。
(2)是档案工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科学的档案资源体系的需要
(3)是企业档案工作适应企业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企业档案作用的变化,企业对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新的文件的产生需要归档范围
*新的业务重点的出现
—内控、信息化、社会责任、资产经营
*原先8号令在企业方面的不足
(4)是夯实企业档案基础工作的需要
意义
《规定》与2006年发布的8号令相衔接,与2011年发布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范围的规定》(9号令)、《国家斟酌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二批)》共同组成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法规框架
《规定》是第一份全面规范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的国务院部门性规章,对企业科学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定档案保管期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解决企业当肖在归档范围界定上的一些疑问。
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为什么总有些文件材料归档不了
原因:业务变化了,归档范围没及时变,新产生的文件材料没纳主归档范围
2、为什么总也查不出档案违法违纪行为
原因:2013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0号公布《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第三条,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四条 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指定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原则
(一)《规定》的内容要涵盖企业在其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文材料,即包括各种门类和载体记录。
(二)《规定》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新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经体制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要求。
(三)《规定》要对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不归档范围作出明确界定。
(四)《规定》在明确界定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时,要求采用标时制标明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具体时期长期可根据需要设置,但不得短于《规定》要求。
(五)尽量避免文件材料重复归档。
(六)凡涉及与公民权益和资产有关的文件材料,归档和划分保管期限时体现“从宽”原则
(七)《规定》要明确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企业在具体执行《规定》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各企业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各保管期限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八)法规一致。同类型企业都必须遵从。
(四)内容介绍
本条主要是明确《规定》制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据。
第一条
为便于企业正确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和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条对企业文件材料进行了定义。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其外延广泛性。
一是企业活动过程外延。即企业文件来源于企业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的是企业围绕产品服务开展的研发、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日常活动,但企业文件材料还形成于企业本身的演化过程活动,其中就包括企业自身的设立、分立、合并、解散等过程。
二是载体外延。即企业文件材料其载体形式包括所有的形式,不论何种载体,均属文件材料的范畴。
三是形式外延。即各种门类和载体的记录
第三条
明确了各层的管理权限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企业资产关系分别负责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本条是《规定》的重点内容之一。列出了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各要点之间基本按照文件材料的来源和价值来安排的。第(一)、(二)规定了企业形成文件材料,第(三)是指企业外部发来的文件材料,第(四)点是指其他来源的文件材料。
第三四条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一)反映本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企业各项活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本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权益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企业需要贯彻执行的有关机关和上级单位的文件材料,非隶属系单位发来的需要执行或查考的文件材料;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与本企业有关的文件材料;所属和控股企业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和其他对本企业各项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本条规定了企业文件材料的不归档范围
第五条 企业文件材料可不归档范围:
(一)有关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制发的普发性不需本企业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企业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二)本企业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未经会议讨论、未经领导审阅和签发的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来信、来电记录,企业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企业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企业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
(三)非隶属关系单位发来的不需贯彻执行和无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四)所属和控股企业报送的供参阅的一般的简报、情况反映,其他社会组织抄送不需本企业办理的文件材料;
(五)其他不需归档的文件材料。
本条对档案管理方式做出规定,即文件材料必须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实行集统一归档,除有其他规定的情形外,文件材料不得由个人保管而拒绝归档。
2013.2.1施行
《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归定》
1.背景:决定档案材料的结构、价值,新文件的产生,业务重点的出现,是夯实
2.原则:包括各种门类和载体的记录,归档和不归档范围做出明确的界定,明确界定归档范围时,尽量避免重复,凡涉及公民权益和资产材料从宽原则。
4.内容介绍:
十号令中的十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