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子文件是以数字格式形成、传输和存储的
42电子文件基于可信系统,并按照规范程序拟制或办理形成,或通过数字摄录设备拍 摄、录制生成;
43ISO 15489{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是世界上第→个文件管理标准,于 2001 15 正式发布,该标准适用于一切文件管理,尤其适用于电子文件管理。
45完整性是指文件的信息齐全
41电子文件是以数字格式形成、传输和存储的
42电子文件基于可信系统,并按照规范程序拟制或办理形成,或通过数字摄录设备拍 摄、录制生成;
43ISO 15489{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是世界上第→个文件管理标准,于 2001 15 正式发布,该标准适用于一切文件管理,尤其适用于电子文件管理。
45完整性是指文件的信息齐全
1、电子文件由内容、结构、背景组成
4、视频mpeg、图片jpeg、图形eps、声音wav
6、离线一般用光盘做载体
11、源程序是纯文本文件,由特定指令系列构成
29.s,das直连式储存,适用数量居相对较小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nas网络附加储存拥有自身操作系统,san储存区域网络
对于长久保存是最好的选择
33、内容信息是核心要素,背景信息和结构信息是保证内容真实重要条件
53、源程序才是
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49 纠删码容错技术方案多用于分布式存储和云计算环境中
P241-P253
电子档案形成单位应当对属于档案馆接受范围内的电子档案自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档案馆移交,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5年。接收单位对接收的电子档案载体保存5年以上
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接收的主要流程:检验电子档案数据、办理交接手续、接收电子档案数据
电子档案有相应纸质、缩微制品等载体的,应当在元数据中著录相关信息
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压后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起移交
离线移交一般采用光盘
常见的在线存储设备:直连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是较好选择)
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档案数据及业务,以及数字档案资源总库的管理与备份不得使用政务云存储资源
常见的容错技术方案: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纠删码(EC)
电子档案的备份级别分为数据级备份(原封不动复制)、应用级备份(对业务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备份)、灾难备份(包括数据、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专业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能力备份)
备份方式按存储介质不同分为在线备份、离线备份(数据级常用)
备份按距离分为近线备份、同城异地备份、远程异地备份(灾难备份常用)
电子档案的备份策略:1、全量备份、2、3、增量备份、差异备份,1、3结合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数据备份和回复效率
转换(改变存储载体或格式)和迁移(改变系统4)是电子档案特有的管理活动
电子档案的销毁分为信息(或数据)销毁、载体销毁。销毁方式分为软销毁(又称逻辑销毁,通过数据覆盖销毁,存储介质仍可用)、硬销毁(分为物理销毁、化学销毁,通过直接销毁存储介质及其数据销毁)
P228-P241
电子文件的元数据应与电子文件一并收集、归档。
电子文价归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收集(分为自动收集、手工收集)、整理(保管期限鉴定、分类、排序、命名、存储)、清点、检测、登记、编目
收集要求:文件及其组件应齐全、完整;专有格式存储的电子文件不能转换为通用格式时,应同时收集专用软件、技术资料、操作手册等;政务或公务中以附件或链接形式传输、交换的电子文件,应下载附件或原始文件一并收集;文件和元数据应一起收集
整理:电子文件的整理一般以件为单位
检测是为了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应在移交前检测,合格率应达到100%
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分为实时归(一般采用全自动化)档、定期归档(分为在线归档、离线归档),定期归档的归档时间最迟不能超过电子文件形成后的第二年6月
按照电子文件实际的存储位置,分为逻辑归档(不改变村粗方式和位置)、物理归档(通过网络或者离线传输至电子档案系统),当前一般采用物理归档方式
电子文件应采用通用格式归档,其格式应具备格式开放、不绑定软硬件、显示一致性、可转换、易于利用等性能,能够支持档案馆长期保存格式转换
元数据的归档格式应根据归档接口以及元数据形成情况确定;元数据形成情况:系统形成、手工著录生成
-P228
开展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目标:保障真实性(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相一致)、完整性(三要素齐全且没有破坏、变异、丢失)、可用性(可以被检索、呈现或理解)、安全性(载体和信息的安全)
真实性是保障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业务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的基础;完整性是实现其证据价值、情报价值和长期可读的重要保障;可用性是其存在的和价值的基础;安全性是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的基础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原则: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便于利用原则(最终目的);安全保密原则
ISO 15489《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是世界上第一个文件管理标准,于2001年9月15日正式发布
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室系统),向单位内部提供服务;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向同级进馆单位、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最基本应具备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的功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分共享利用;安全管理要求,包括管理和技术
共60题,有的没有答案。
第2题,其他都是图像文件。
P212-
电子文件:以二进制数学代码记录和表示;应一定的业务和活动需要再社会活动中产生,判断是否为电子文件的首要标准;由内容(主题信息,表达作者)、结构(信息的的组织和存储方式,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背景(证明真实性和完整性)组成,这是电子文件三大基本构成要素
内容信息是电子文件的核心要素,背景信息和结构信息则是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真实、完整的首要条件
电子文件按信息存在形式分:文本文件、数据文件(电子表格、数据库)、图形文件(设计模型、图纸、图画)、图像文件(照片、扫描图片)、影像文件、声音文件、程序文件(计算机软件,其中源程序是纯文本文件)、多媒体文件(多种信息形成的文件:PPT)、超文本文件(包含信息链接:网页)
电子文件按生成系统分:电子公文、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各类行政事项)、数据库文件、电子邮件(公务、暂时性公务、私人)、网页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地理信息系统文件
电子档案: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的电子文件
元数据通常称为“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和定义数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本身;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形成、归档、管理、移交、永久保存或销毁
8. A按存储位置分: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
B按传输方式分:在线和离线
C逻辑归档是仍然存储在业务系统中
41. 模拟信号格式-数字格式
46.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办法、细则-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地方规章(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47. JPEG
52. 原始性-可用性
53. 源程序
54.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又称数字档案室系统
8,A,电子文件归档分为在线归档和离线归档
B,电子文件归档分为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
C,电子文件逻辑归档是。。。。
41,电子文件是以数字格式形成,传输和存储的。
43,ISO15489(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是世界上第一个文件管理标准
45,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是指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齐全且没有破损,变异或丢失的性质。
47,照片类电子文件推荐使用jpeg格式
52,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p217
54,开发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55,文书,会计,照片,录音,录像和网页等门类电子文件都适用于定期30年,10年的保管期限,但政务服务事项按国家规定P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