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档案管理
价格 --
该课程属于 2022年度陕西省档案人员初任培训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任务7:档案鉴定3 组织和方法

三、档案鉴定的组织和方法

(一)档案鉴定的组织

(二)档案鉴定的方法

 (三)档案销毁

   档案销毁是经过鉴定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作毁灭性处置的过程。销毁档案须由鉴定小组提出意见,登记造册。经分管负责人批准后,由二人在指定地点监销 ,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1.销毁清册

2.销毁方式

        第四节   档案保管与保护

一、档案保管的内容与要求

(一)档案保管的内容

1.档案库房管理

2.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

3.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复制、修裱、消毒、灭菌等。

(二)档案保管的基本要求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加强重点,照顾一般

[展开全文]

任务6:档案鉴定2 档案保管期限表

二.档案保管期限表

   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

 1.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又称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2.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3.同系统及管档案保管期限表

 4.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5.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

    档案保管期限表通常由序号、条款、保管  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  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项目。

1.顺序号。采用层累制结构编号,每类目下流水编号。

2.条款。是一组类型相同的档案文件的名称。概括档案文件的来源、内容和形式。

3.保管期限。保管期限是根据档案的保存价值的保存年限,列于每一个条款的后面。

4.附注。对条款及其保管期限所作的必要注解和说明。

5.总说明。指出包管期限表的适用范围、制定依据、结构、批准施行时间、保管期限的计算方法等。

 (三)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档案保管期限是指对档案划定的存留年限。

1.永久保管的档案

2.定期保管的档案

[展开全文]

任务5:档案鉴定1 概述

        第三节   档案鉴定

一、档案鉴定概述

  (一)档案鉴定的内容

  (二)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1.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核心原则

   2.全面的观点

   3.历史的观点:

   4.发展的观点:

  (三)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

   1.自身属性标准

   2.社会需求标准

   3.相对价值标准

[展开全文]

任务4:档案收集4 档案馆的收集(三)

(六)重大活动档案的接收

. 重大活动包括:

. 1.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本省的公务活动;

. 2.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或者国际   组织负责人、著名外国有人在本省的参观访   问;

. 3.省委书记、省长的重要公务活动;

. 4.在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社     会、文化活动或者公益性活动;

. 5.在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公害、事故灾   难、突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活   动。

. 6.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具有重大影响的集     会、会展等活动;

. 7.其他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具有重大影响的   活动(事件)。

(七)社会档案的征集和寄存

 1.征集

 2.寄存

 (八)口述史料的采集

[展开全文]

任务3:档案收集3 档案馆的收集(二)

(三)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

现行档案机关的档案市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来源。

1.接收期限:档案形成到档案馆接收进馆之前的时间。

2.接收方法

  (1)逐年接收:每年

  (2)定期接收:3年或5年,效率较高

(四)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

(五)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与接收

[展开全文]

档案统计的基本要求:准确性、科学性、时效性。

[展开全文]

任务2:档案收集2 档案馆的收集(一)

  《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国家档案局9号令)

(2011年11月11日通过,2011年11月21日施行)

 A.各级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

 .各级综合档案馆依法接受本级下列组织机构   的档案:

   1.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所属各部门;

   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

   3.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单位;

   4.人民政协及其常设机构;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6.各民主党派机关;

   7.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

   8.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各级综合档案馆可全部或部分接收以上机      构的下属单位和临时机构的档案。

   -乡镇机构形成的档案列入县级综合档案馆     接收范围。

   .新中国成立前本行政区内各个历史时期政     策机构、社会组织、著名人物的档案列入     综合档案收集范围。

   .本行政区内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形成的档     案、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列入综合档案馆     收集范围。

   .经协商同意,综合档案馆可以收集或代存     本行政区内社会组织、集体和民营企业事     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家庭和个人     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用价值的档案,     也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购买等形式获取。

 B.各级部门档案馆收集范围

  .各级部门档案馆,收集本部门及其直属单      位形成的档案,但其中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    档案,要按有关规定定期向综合档案馆移      交。

 C. 各级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

  .各级专门档案馆,收集本行政区内一专门      领域或特定载体邢台的专门档案成档案副      本。

 D.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档案馆收集范围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档案馆,收集本    单位及其所属机构形成的档案。国有企业发    展破产转制,事业单位发生撤销等情况,其    档案可按照有关规定由本级综合档案馆接     收。

  .档案馆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收集电子    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有条件的档    案馆应建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开展电子文    件备份工作。

  .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应同时收集有助于了    解档案内容、立档单位历史的资料,收集有    助于管理和利用档案所必须的专用设备。

  .省级以上(含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期限为    永久的档案,省级以下(不含省级)档案馆    接收保管期限为永久30年以上(含30年)的    档案。

  .各级各类档案馆要根据本规定制定本馆的      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和工作方案,经上级档      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施行。

(二)接收要求和手续

 1.接收要求

    完整性:一个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移交给一个档案馆。

   规范性:进馆的档案要齐全完整,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正确划分保管期限,具有长久保存价值。

   相关资料: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指南、检索工具和有关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接收。

   清点核对:交接双方必须根据移交目录清点核对,并在交接文据上签名盖章。

2.交接文据

  档案交接文据是在变更档案保管者或所有者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交接文据一式二份,分别由移出单位和接收单位保存。

[展开全文]

1.档案保护的温度14度至24度,湿度室45%至60%

 

[展开全文]

档案期限表的结构: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总说明。

[展开全文]

              档案管理

任务1:档案收集1 内容和要求、档案室的收集

档案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

. 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   计、编研和提供利用

 

          第一节   档案收集

 一、档案收集的内容和要求

  .什么是档案收集?

   档案收集是档案馆、档案收集是档案馆、档案室接收及征集档案和其他有关文献的活动。是档案馆(室)获取和丰富档案资源的主要渠道和手段。

(一)档案收集的内容

档案收集    

档案室收集:接收本单位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

档案馆收集:接收现行机关的档案

           接收撤销机关的全部档案

           征集散存在社会上的档案

           与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交换            档案

(二)档案收集的要求

 1、科学组织:

 2、信息完整:收集工作的核心要求

 3、结构优化:收集工作的重要目标

 4、标准控制:

 二、档案室的收集

   (一)加强对归档制度的宣传

     归档不仅是一项档案业务工作,也是一项法定义务

   (二)对文件形成的超前控制

   解决文书处理制度、文件格式规范和书写材料耐久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对文件积累、归档的监督和指导

       是档案室的一项基本职责

   (四)全面检查归档的质量

     检查归档文件是否齐全完整,反映主要职能活动和重大活动,保管期限划分是否准确

   (五)加强平时收集工作

     是对归档制度的一种补充措施

 三、档案馆的收集

 (一)档案馆的收集范围

   接收、保存国家所有的档案以及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利用价值的非国有档案。

 .收集途径:

 .接收:依法接收进馆范围的档案(属于国家   所有的档案)。

 .征集:征收散存档案、三是档案和其他有关   文献。

 .寄存:对国家规定移交进馆的档案资料以外   的各类事业单位及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档案   资料提供保管服务。保管期间档案所有权仍   归寄存者。

[展开全文]

1、档案收集分两部分:档案室收集、档案馆收集。

2、档案收集的基本要求:科学组织、信息完整、结构优化、标准控制。

3、收集途径:接收、征集、寄存。

[展开全文]

档案统计的步骤与方法

(一)档案统计设计

  1. 明确同级调查目的和指标
  2. 确定统计调查的对象和观察单位
  3. 统计调查的方法
  4. 统计调查的方式
  5.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设计

(二)档案统计调查

1.统计表报

2.专门调查

(三)档案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统计分组

(四)档案统计分析

  1. 对比分析
  2. 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
  3. 静待分析与动态分析
  4. 综合分析,又称全面分析
  5. 系统分析

 

[展开全文]

档案标引

1分类标引

2主题标引

档案检索工具

1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

按体例分

按功能分

按载体形式分

常用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

1案卷文件目录

二种编制方法:

  • 先列出案卷条目,接着在下面列出案卷的卷类目录,然后按照案卷排列顺序装订成册
  • 将所有案卷的卷类目录依次排列在案卷目录之后,并编制页码,将每个案卷的卷类文件目录所在页次标注在案卷条目的备注栏内,装订成册。

 

 

 

[展开全文]

档案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和提供利用。

 

[展开全文]

(三)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分永久和定期两种,  其中定期又可分为 30 年,10 年。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定期保存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一次,如发现仍有保存价值的,应继续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
1.永久保管
凡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列为永久保管。主要包括: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材料;本机关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等:本机关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本机关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重要文件材料;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2.定期保管
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列为定期保管。主要包括: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本机关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机关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本机关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统计报表等;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一般性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一般性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计划、总结、统计、重要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

[展开全文]

档案保管期限表:

1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

2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3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4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5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结构:

顺序号

条款

保管期限

附注

总说明

 

[展开全文]

现行档案的接收

市级永久、30年档案形成保管后20年 可向市级档案馆移交,县级永久、30年档案形成保管10年后可向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自形成之日5年内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接收可逐年(每年)或定期(3或5年)接收,推荐第二种。

撤销机关档案:有撤销机关负责整理、鉴定,全部移交档案馆或主管机关代管

[展开全文]

现行机关的档案市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来源

1.接收期限

20年:属于中央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受范围的档案

10年: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受范围的档案

5年: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统计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2.接收方法

(1)逐年接收:每年

(2)定期接收:3年或5年,效率较高

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

1.撤销机关的档案

2.机关撤销后,有其中一个机关代管或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3.并入机关或者合并机关其档案由合并后的新机关代管或向同级移交

4.部分业务或者部门划归另一个机关,其档案不得从原全总中抽走并带入接收机关,可以借阅或复制

5.机构撤销可按规定向同级综合管移交

6.机关撤销或合并,未处理完毕的文件可以义教心得机关继续办理,并作为新的机关的档案加以整理和保管

当机构发生变化时,档案不能分散,必须全部集中移交档案馆

[展开全文]